根據(jù)結(jié)構(gòu)的不同,一般將塑料小拱棚分為拱圓形小棚、半拱圓形小棚和雙斜面小棚3種類型。其中以拱圓形小棚應(yīng)用最為普通,而雙斜面小棚應(yīng)用相對比較少。 (一)拱圓形小棚用細竹竿、竹竿、木桿或14mm粗的鋼筋做拱架,每根長15~3m,插到池更或整溝里,圍成拱圓形;長度依地而定,寬1~2m,距地面高0.5~1m,每隔30~50cm插1根;全部拱桿插完后,綁3道橫拉桿,使骨架成為一個牢固的整體其外面覆蓋農(nóng)用塑料薄膜,四周用土壓實,用無紡布覆蓋也可。覆蓋薄膜后可在棚頂中央留條放風口,采用扒縫方式放風。 拱圓形小棚多用在多風、少雨、有積雪的北方,因其多用于冬春生產(chǎn),宜建成東西延長;為了加強防寒保溫性能,棚的北面可加設(shè)風障,棚面上于夜間再加蓋草苦。如果只是為了提早定植而臨時使用,東西走向或南北走向則差別不大。 (二)半拱圓形小棚半拱圓形小棚方向應(yīng)東西延長,有利于采光。北面砌成1m高的墻,可用土權(quán)墻,也可用塔頭、土坯、磚等砌筑,南面為半拱圓形的棚面。棚的高度為1.1~1.3m,跨度為2~2.5m。用竹片、木桿、鋼筋等做共架,一端用土固定在墻頂上,另一端插入土中;每隔1m插1根,外面扣棚膜或無紡布、油紙等透明覆蓋物,四周用土壓實,早春夜間蓋草苦防寒保溫。一般無立柱,為了加固可在中間設(shè)1~2排立柱,以支撐棚面及草苦。放風口設(shè)在棚的南面腰部,采用扒縫放風。 (三)雙斜面小棚 雙斜面小棚的棚面為三角形(圖3-10,用木板釘成長3m、寬1.5m的窗框,上面釘上農(nóng)用塑料薄膜或無紡布,兩個窗框呈“人”字形綁在一起,扣在壟上或池埂上。這種小棚方向以南北延長最好,東西延長也可,長短不限,高1~1.2m,小棚兩頭用塑料薄膜或無紡布蓋嚴。因為雙斜面不易積雨水,雙斜面小棚適用于少風多雨的南方。可以平地覆蓋,也可以做成畦框后再覆蓋。 鋼筋塑料薄膜小拱棚的建造(一)選擇棚址小棚應(yīng)建在地勢平坦,避風向陽,東、西、南三面沒有高大的建筑物或樹木的地塊,以保證棚內(nèi)有充足的光照。不能建在窩風、低注處,否則不利于通風排濕;也不能建在風口處,否則易受風害。對于土壤的選擇,以疏松肥沃、富含有機質(zhì)的壤土或沙壤土為好,這樣的土壤熱容量低,升溫快。同時應(yīng)注意選擇地下水位較低、排水良好的地塊。若地下水位高,早春地溫回升慢,影響作物生長,不利于早熟栽培。 (二)選擇方位在確定好棚址的前提下,往往根據(jù)將要扣棚地塊的壟或畦的方向來確定小棚的延長方向,與壟或畦的方向保持一致即可。 根據(jù)將要建造小棚的面積、拱間距、跨度、拱高等參數(shù),畫出草圖,計算出骨架材料的規(guī)格、用量及棚膜的用量、尺寸。
根據(jù)結(jié)構(gòu)的不同,一般將塑料小拱棚分為拱圓形小棚、半拱圓形小棚和雙斜面小棚3種類型。其中以拱圓形小棚應(yīng)用最為普通,而雙斜面小棚應(yīng)用相對比較少。
(一)拱圓形小棚
用細竹竿、竹竿、木桿或14mm粗的鋼筋做拱架,每根長15~3m,插到池更或整溝里,圍成拱圓形;長度依地而定,寬1~2m,距地面高0.5~1m,每隔30~50cm插1根;全部拱桿插完后,綁3道橫拉桿,使骨架成為一個牢固的整體其外面覆蓋農(nóng)用塑料薄膜,四周用土壓實,用無紡布覆蓋也可。覆蓋薄膜后可在棚頂中央留條放風口,采用扒縫方式放風。
拱圓形小棚多用在多風、少雨、有積雪的北方,因其多用于冬春生產(chǎn),宜建成東西延長;為了加強防寒保溫性能,棚的北面可加設(shè)風障,棚面上于夜間再加蓋草苦。如果只是為了提早定植而臨時使用,東西走向或南北走向則差別不大。
(二)半拱圓形小棚
半拱圓形小棚方向應(yīng)東西延長,有利于采光。北面砌成1m高的墻,可用土權(quán)墻,也可用塔頭、土坯、磚等砌筑,南面為半拱圓形的棚面。棚的高度為1.1~1.3m,跨度為2~2.5m。用竹片、木桿、鋼筋等做共架,一端用土固定在墻頂上,另一端插入土中;每隔1m插1根,外面扣棚膜或無紡布、油紙等透明覆蓋物,四周用土壓實,早春夜間蓋草苦防寒保溫。一般無立柱,為了加固可在中間設(shè)1~2排立柱,以支撐棚面及草苦。放風口設(shè)在棚的南面腰部,采用扒縫放風。
(三)雙斜面小棚
雙斜面小棚的棚面為三角形(圖3-10,用木板釘成長3m、寬1.5m的窗框,上面釘上農(nóng)用塑料薄膜或無紡布,兩個窗框呈“人”字形綁在一起,扣在壟上或池埂上。這種小棚方向以南北延長最好,東西延長也可,長短不限,高1~1.2m,小棚兩頭用塑料薄膜或無紡布蓋嚴。
因為雙斜面不易積雨水,雙斜面小棚適用于少風多雨的南方。可以平地覆蓋,也可以做成畦框后再覆蓋。
鋼筋塑料薄膜小拱棚的建造
(一)選擇棚址
小棚應(yīng)建在地勢平坦,避風向陽,東、西、南三面沒有高大的建筑物或樹木的地塊,以保證棚內(nèi)有充足的光照。不能建在窩風、低注處,否則不利于通風排濕;也不能建在風口處,否則易受風害。對于土壤的選擇,以疏松肥沃、富含有機質(zhì)的壤土或沙壤土為好,這樣的土壤熱容量低,升溫快。同時應(yīng)注意選擇地下水位較低、排水良好的地塊。若地下水位高,早春地溫回升慢,影響作物生長,不利于早熟栽培。
(二)選擇方位
在確定好棚址的前提下,往往根據(jù)將要扣棚地塊的壟或畦的方向來確定小棚的延長方向,與壟或畦的方向保持一致即可。
根據(jù)將要建造小棚的面積、拱間距、跨度、拱高等參數(shù),畫出草圖,計算出骨架材料的規(guī)格、用量及棚膜的用量、尺寸。
冼小姐微信: